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3:23    次浏览
近日,在首都医疗集团发起并支持的“供给侧改革与医疗事业发展——2016清华-约翰·霍普金斯-首都医疗论坛”上,有着作家、诗人、医生等多个头衔背景的冯唐,就我国医疗现状谈了自己的看法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到好的公立医院看病,能够遇上医生笑脸相迎的几率不是太高;去社会办医疗机构,如果没有遇上过度医疗,那你就应该感到庆幸。这可能就是现实存在的问题:在有微笑的地方,很难得到我们期望的诊治;而在有质量的地方,医务人员压力太大,没有时间和心情微笑。上述问题的根源是什么?我认为,医疗资源的行政化垄断是原因之一。医院的诸多方面都被政府行政管控,比如准入、规划、人员事业编制、评级、院领导任命、科研经费、医保支付等,这种行政化管控又涉及多个行政部门,效能难以提升。另外,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比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(8%~12%),而美国这一比例达到18%。可见,我国的医疗队伍是在用发达国家十分之几、二十分之几的成本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。需要认识到的是,医疗卫生行业至今仍是一个复杂的行业,科技进步没有从根本上减少其复杂性。医疗服务涉及病人、医生、医院、药企、保险,因此我们无法简单或独自完成对疾病的诊治。我是临床博士毕业,我认为临床就是要走到病人身边。我在学外科学的时候,对一句话印象深刻——如果你希望病人生病的肝脏直接来到你的手术刀前,而不是你来到病人的病床前,你是做不好医生的。这也是为什么移动医疗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医疗痛点,但在总体上还不能完成对病人的整体治疗。同时,医疗也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,而且涉及人性,如果纯粹为了挣钱,特别是为了挣快钱,就很容易走入歧途。我们现在的好医院,基本上都有着三四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。虽然医疗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,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确是一种好的资源配置方式。在医改中,废除以药补医不难,难在废除后用什么“养医”,用什么保证医护人员有合理收入、有像样的生活。医务人员也是人,有七情六欲,任何改革如果让医务人员拿到的实际收入长期明显少于改革之前,改革就很难成功。